以赤子之心回报祖国以勤奋敬业勇攀高峰

2021-07-07    来源:民盟中央副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 副会长,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江苏省原副省长,民盟江苏省委原主委     作者:曹卫星


1625648664009.jpg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虽多,但是适宜高强度开发利用的较为有限, 面临多重压力。必须走土地资源科学保护和高效利用的新路子。珍惜和用好每一寸土地资源,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新发展理念,树立大土地观,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耕地保护制度、生态保护制度,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力提升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在 2021 年全国“两会”上,我代表民盟中央作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提升土地资源保护利用水平》的大会发言,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2018 年,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议, 我有幸第一个发言,谈了对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认识与感悟,并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生态环境管护、持续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等方面提出建议。这些难忘而辉煌的时刻,是牢记初心使命、数十年如一日拼搏奋斗的一个又一个的成效和体现。

作为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南京农业大学特聘教授,我还先后担任过多个职务,如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民盟江苏省委主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政府副省长、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等。在每个岗位上我都兢兢业业,以勤奋、敬业和奉献,推进各项工作协同并进。作为一名海归专家, 数十年来,我秉持开拓进取、引领发展的工作理念,致力于智慧农作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工程实践,促进了农业生产管理的定量化和智能化, 为国家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在担任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时,我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职责。作为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江苏省委原主委,我坚持团结带领广大盟员,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职尽责,为多党合作事业贡献力量。

 

怀抱赤子之心 一腔热血报祖国

1978 年1 月,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我被江苏农学院录取, 成了当时乡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从最初填报志愿时的青涩懵懂,到四年奋斗中的学业精进,我本科毕业时即顺利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 之后又取得了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5 年 9 月,刚刚任教 5 个月的我, 就被公派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我在作物生理与生长模拟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被导师认为是 30 年来所指导的研究生中具有

最好的论文发表记录。经过 3 年半的努力,获得了博士学位,随后又到威斯康星大学先后做博士后和助理科学家。从此,学术研究不断突破, 先后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了 20 多篇学术论文,还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然而,国外再好的实验室、再先进的仪器、再优越的生活,也不能割舍我内心对祖国的眷恋。1994 年,在得知母校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科人才断层、科研乏力的状况时,我深深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没有太多踌躇,毅然决定回国工作。此时,我们一家已拿到了美国绿卡, 事业也小有成就,但本着科技报国的初衷,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国创业,从头开始,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和国家。

 

探索数字种田 开创农业新模式

我回到南京农业大学后,克服设备和资金的不足,把从国外带回的资料、计算机设备都搬入实验室,资金不足就把积蓄先垫上,热火朝天地启动了科研工作,创建了精干高效的科研团队。我带领一批年轻人, 面向现代农业技术需求和学科交叉发展趋势,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作物栽培学交叉融合,重点围绕作物生态、信息农学、智慧农作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工作,尤其在作物系统模型与决策支持技术、基于光谱的作物生长无损监测与精确诊断、小麦籽粒品质形成机理及调优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拓展了现代作物栽培学的理论与技术,促进了作物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定量化、智慧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我国农业产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看天、看地、看庄稼”历来是中国农业人的“经验”,播多少种、施多少肥、浇多少水,全靠经验和感觉,新手种田就是超不过老把式。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利用高科技进行数字化种田和智能化管理已成为可能。我们团队新构建的立体化农情信息监测技术、数字化农作处方设计技术、精确化农田作业装备技术,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智慧农业关键技术及应用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手段新载体,被誉为“改变中国农民千年耕作观”。

与此同时,我还带领本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进入同类国家重点学科最前列,并组建了“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智慧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系统分析与决策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信息农业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等研发平台,推动了现代农学的创新与发展。辛勤付出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 项;发表 SCI论文 260 多篇、中文一级学报论文 330 多篇;出版专著与教材 8 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46 件,国际 PCT 专利 2 件;培养博士与硕士研究生 160 多名;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中国作物学会科技成就奖等。

 

贯彻人才强盟 履职尽责谱新章

1994 年,我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自此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事业结下了深厚的缘分。2002 年我当选为民盟江苏省第九届委员会主委,2003 年起,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2007 年、2012 年又连续当选为民盟江苏省第十、十一届主委,2012 年起任全国政协常委, 2017 年底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

当选民盟江苏省委主委后,我深感重任在肩,郑重承诺,“要继承和弘扬民盟优良传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事业心,团结带领全省各级盟组织和广大盟员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江苏民盟工作新局面。”2012 年换届后, 在指导民盟省委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时,我提出了“两个领先”的目标, 要把江苏民盟打造成在全国民盟省级组织中领先、在省各兄弟民主党派中领先的省委会,不断推动江苏民盟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我带领江苏民盟继承和弘扬民盟优良传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基于“立盟为公,参政为民”的理念,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创建了“爱国民主,同盟聚志,建言力行,修身立业”的江苏民盟核心精神,使之成为全省盟员的行为守则和自觉追求。我倡导实施“人才强盟”战略,以“出人才、出成果、出经验”为工作方针,以“能干事、会共事”为基本要求,协同推进自身建设和履职尽责, 全面提升盟组织的影响力和贡献度。

在组织建设方面,我注重青年盟员队伍建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等, 江苏民盟成员的年发展数、正高职称比例、高教界盟员占比、高校正副校长人数等核心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盟省级组织前列,江苏民盟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总数连续 2 届在省各民主党派及全国民盟省级组织中处于领先地位,领导班子中有 2 名同志到国家部委任副部长,2 名同志任正厅职干部。筹划推进活力基层建设年活动,江苏民盟基层组织不断焕发出蓬勃生机。

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调研,江苏民盟的参政议政工作重点突出,成效明显,在教育改革、文化发展、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并打造出江苏教育发展论坛等“一坛三会”品牌活动。立足于“做实事、做好事”,江苏民盟的教育帮扶、社会帮教打造出社会服务特色品牌,新联会工作也赢得了广泛赞誉。14 年来,让我深感欣慰和自豪的是,江苏民盟多项工作率先领先,谱写出了江苏民盟历史上辉煌的篇章。

 

坚持先行先试 推进高质量发展

2009 年初,我被任命为江苏省副省长,主要分管教育、文化、体育等工作,从相对单一的议政迈向更为复杂的议政和行政的“交响”,成为集专家学者、党派人士和政务领导于一体的新时期党外干部。

20 多年的教授生涯和担任高校领导的管理经历,让我谈到教育“如数家珍”。我在工作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科学发展理念,编制并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率先制定省级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推动与教育部共建全国唯一的省级教育现代化试验区,以“促进公平、提升质量、增强活力”为核心,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尤其是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等教育优势学科和内涵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创造了江苏教育发展的里程碑。

我牢固树立大文化发展思路,全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多措并举让江苏成为新思想、新创意、新作品的发源地、产出地和扩散地,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主题的江苏艺术展演月活动, 4 万多名观众观看演出,11 万人次参观美展。深入推进文化企业改制和文化管理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现有线电视和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均走在全国前列。

江苏作为体育大省,为国家培育了许多优秀运动员,竞技体育发展获得国内外好评,2013 年 8 月在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亚青会,2014 年又举办了第二届夏季青奥会。我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在巩固竞技体育的同时,积极组建省级体育产业集团,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建设全国唯一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积极保护耕地 统筹谋划重创新

2016 年 3 月,我调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2018 年,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和调整,转任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按照工作分工,我分管耕地保护、科技与国际合作、执法监察等工作,可谓重任在肩。

土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命脉。我把“坚守耕地红线绝不能有闪失”作为重大工作要务。为了保护好耕地,我在部里及政协等多重场合指出,要从源头上努力减少占用耕地,坚守耕地占补平衡,通过控制总量、减少增量、优化存量,把耕地保护好、把土地利用好、把发展保障好。我和同事一道努力,为了防止城市无序扩张蚕食周边的优质耕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把最优质的耕地保住。全力推进“三深一土”创新发展战略,优化顶层设计,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特别是土地科技创新迈出坚实步伐。积极落实国家总体外事战略,支撑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和成效不断提升。坚持重心下沉,奔赴全国各地靠前指挥,积极创新技术手段,为促进自然资源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增添助力。

在部委的日子里,我一直处于高速、满载的运转状态。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统筹谋划,注重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牵头制定了数份新条例新意见,为统筹推进资源保护和科技创新等提供了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由于有以前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积淀,有多年从政干部的经历,因此履职效能较为显著。以近几年为例,2017 年, 我撰写的《关于加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案》获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奖; 其后,《关于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构建可持续耕地保护新格局》,获得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关于泛“胡焕庸线”生态过渡带发展战略构想的建议》,得到了李克强总理批示;2021 年 3 月,我代表民盟中央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提升土地资源保护利用水平”的大会发言,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数十载来,我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为原则,以忠诚、干净、担当为使命,妥善处理好业务、盟务、政务之间的关系,奋力进取,努力奉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组织关怀和个人努力,也与长期坚持学习有很大渊源。这些年我参加了很多培训班,但记忆特别深刻的是 1997 年,在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参加的第二期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这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学习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方针政策。虽然事隔多年,我对当时的学习记忆犹新,当年的培训帮助我提高了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自此,我始终不忘合作初心,牢记职责使命,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个人奋斗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努力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于 2018 年发布后,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提供了方向引领。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东风,衷心祝愿这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能越办越好,发挥更大作用,为多党合作事业培养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以赤子之心回报祖国以勤奋敬业勇攀高峰
2021-07-07


1625648664009.jpg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虽多,但是适宜高强度开发利用的较为有限, 面临多重压力。必须走土地资源科学保护和高效利用的新路子。珍惜和用好每一寸土地资源,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新发展理念,树立大土地观,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耕地保护制度、生态保护制度,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力提升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在 2021 年全国“两会”上,我代表民盟中央作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提升土地资源保护利用水平》的大会发言,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2018 年,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议, 我有幸第一个发言,谈了对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认识与感悟,并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生态环境管护、持续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等方面提出建议。这些难忘而辉煌的时刻,是牢记初心使命、数十年如一日拼搏奋斗的一个又一个的成效和体现。

作为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南京农业大学特聘教授,我还先后担任过多个职务,如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民盟江苏省委主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政府副省长、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等。在每个岗位上我都兢兢业业,以勤奋、敬业和奉献,推进各项工作协同并进。作为一名海归专家, 数十年来,我秉持开拓进取、引领发展的工作理念,致力于智慧农作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工程实践,促进了农业生产管理的定量化和智能化, 为国家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在担任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时,我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职责。作为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江苏省委原主委,我坚持团结带领广大盟员,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职尽责,为多党合作事业贡献力量。

 

怀抱赤子之心 一腔热血报祖国

1978 年1 月,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我被江苏农学院录取, 成了当时乡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从最初填报志愿时的青涩懵懂,到四年奋斗中的学业精进,我本科毕业时即顺利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 之后又取得了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5 年 9 月,刚刚任教 5 个月的我, 就被公派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我在作物生理与生长模拟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被导师认为是 30 年来所指导的研究生中具有

最好的论文发表记录。经过 3 年半的努力,获得了博士学位,随后又到威斯康星大学先后做博士后和助理科学家。从此,学术研究不断突破, 先后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了 20 多篇学术论文,还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然而,国外再好的实验室、再先进的仪器、再优越的生活,也不能割舍我内心对祖国的眷恋。1994 年,在得知母校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科人才断层、科研乏力的状况时,我深深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没有太多踌躇,毅然决定回国工作。此时,我们一家已拿到了美国绿卡, 事业也小有成就,但本着科技报国的初衷,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国创业,从头开始,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和国家。

 

探索数字种田 开创农业新模式

我回到南京农业大学后,克服设备和资金的不足,把从国外带回的资料、计算机设备都搬入实验室,资金不足就把积蓄先垫上,热火朝天地启动了科研工作,创建了精干高效的科研团队。我带领一批年轻人, 面向现代农业技术需求和学科交叉发展趋势,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作物栽培学交叉融合,重点围绕作物生态、信息农学、智慧农作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工作,尤其在作物系统模型与决策支持技术、基于光谱的作物生长无损监测与精确诊断、小麦籽粒品质形成机理及调优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拓展了现代作物栽培学的理论与技术,促进了作物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定量化、智慧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我国农业产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看天、看地、看庄稼”历来是中国农业人的“经验”,播多少种、施多少肥、浇多少水,全靠经验和感觉,新手种田就是超不过老把式。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利用高科技进行数字化种田和智能化管理已成为可能。我们团队新构建的立体化农情信息监测技术、数字化农作处方设计技术、精确化农田作业装备技术,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智慧农业关键技术及应用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手段新载体,被誉为“改变中国农民千年耕作观”。

与此同时,我还带领本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进入同类国家重点学科最前列,并组建了“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智慧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系统分析与决策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信息农业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等研发平台,推动了现代农学的创新与发展。辛勤付出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 项;发表 SCI论文 260 多篇、中文一级学报论文 330 多篇;出版专著与教材 8 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46 件,国际 PCT 专利 2 件;培养博士与硕士研究生 160 多名;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中国作物学会科技成就奖等。

 

贯彻人才强盟 履职尽责谱新章

1994 年,我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自此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事业结下了深厚的缘分。2002 年我当选为民盟江苏省第九届委员会主委,2003 年起,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2007 年、2012 年又连续当选为民盟江苏省第十、十一届主委,2012 年起任全国政协常委, 2017 年底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

当选民盟江苏省委主委后,我深感重任在肩,郑重承诺,“要继承和弘扬民盟优良传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事业心,团结带领全省各级盟组织和广大盟员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江苏民盟工作新局面。”2012 年换届后, 在指导民盟省委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时,我提出了“两个领先”的目标, 要把江苏民盟打造成在全国民盟省级组织中领先、在省各兄弟民主党派中领先的省委会,不断推动江苏民盟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我带领江苏民盟继承和弘扬民盟优良传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基于“立盟为公,参政为民”的理念,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创建了“爱国民主,同盟聚志,建言力行,修身立业”的江苏民盟核心精神,使之成为全省盟员的行为守则和自觉追求。我倡导实施“人才强盟”战略,以“出人才、出成果、出经验”为工作方针,以“能干事、会共事”为基本要求,协同推进自身建设和履职尽责, 全面提升盟组织的影响力和贡献度。

在组织建设方面,我注重青年盟员队伍建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等, 江苏民盟成员的年发展数、正高职称比例、高教界盟员占比、高校正副校长人数等核心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盟省级组织前列,江苏民盟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总数连续 2 届在省各民主党派及全国民盟省级组织中处于领先地位,领导班子中有 2 名同志到国家部委任副部长,2 名同志任正厅职干部。筹划推进活力基层建设年活动,江苏民盟基层组织不断焕发出蓬勃生机。

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调研,江苏民盟的参政议政工作重点突出,成效明显,在教育改革、文化发展、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并打造出江苏教育发展论坛等“一坛三会”品牌活动。立足于“做实事、做好事”,江苏民盟的教育帮扶、社会帮教打造出社会服务特色品牌,新联会工作也赢得了广泛赞誉。14 年来,让我深感欣慰和自豪的是,江苏民盟多项工作率先领先,谱写出了江苏民盟历史上辉煌的篇章。

 

坚持先行先试 推进高质量发展

2009 年初,我被任命为江苏省副省长,主要分管教育、文化、体育等工作,从相对单一的议政迈向更为复杂的议政和行政的“交响”,成为集专家学者、党派人士和政务领导于一体的新时期党外干部。

20 多年的教授生涯和担任高校领导的管理经历,让我谈到教育“如数家珍”。我在工作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科学发展理念,编制并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率先制定省级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推动与教育部共建全国唯一的省级教育现代化试验区,以“促进公平、提升质量、增强活力”为核心,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尤其是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等教育优势学科和内涵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创造了江苏教育发展的里程碑。

我牢固树立大文化发展思路,全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多措并举让江苏成为新思想、新创意、新作品的发源地、产出地和扩散地,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主题的江苏艺术展演月活动, 4 万多名观众观看演出,11 万人次参观美展。深入推进文化企业改制和文化管理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现有线电视和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均走在全国前列。

江苏作为体育大省,为国家培育了许多优秀运动员,竞技体育发展获得国内外好评,2013 年 8 月在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亚青会,2014 年又举办了第二届夏季青奥会。我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在巩固竞技体育的同时,积极组建省级体育产业集团,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建设全国唯一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积极保护耕地 统筹谋划重创新

2016 年 3 月,我调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2018 年,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和调整,转任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按照工作分工,我分管耕地保护、科技与国际合作、执法监察等工作,可谓重任在肩。

土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命脉。我把“坚守耕地红线绝不能有闪失”作为重大工作要务。为了保护好耕地,我在部里及政协等多重场合指出,要从源头上努力减少占用耕地,坚守耕地占补平衡,通过控制总量、减少增量、优化存量,把耕地保护好、把土地利用好、把发展保障好。我和同事一道努力,为了防止城市无序扩张蚕食周边的优质耕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把最优质的耕地保住。全力推进“三深一土”创新发展战略,优化顶层设计,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特别是土地科技创新迈出坚实步伐。积极落实国家总体外事战略,支撑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和成效不断提升。坚持重心下沉,奔赴全国各地靠前指挥,积极创新技术手段,为促进自然资源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增添助力。

在部委的日子里,我一直处于高速、满载的运转状态。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统筹谋划,注重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牵头制定了数份新条例新意见,为统筹推进资源保护和科技创新等提供了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由于有以前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积淀,有多年从政干部的经历,因此履职效能较为显著。以近几年为例,2017 年, 我撰写的《关于加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案》获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奖; 其后,《关于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构建可持续耕地保护新格局》,获得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关于泛“胡焕庸线”生态过渡带发展战略构想的建议》,得到了李克强总理批示;2021 年 3 月,我代表民盟中央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提升土地资源保护利用水平”的大会发言,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数十载来,我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为原则,以忠诚、干净、担当为使命,妥善处理好业务、盟务、政务之间的关系,奋力进取,努力奉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组织关怀和个人努力,也与长期坚持学习有很大渊源。这些年我参加了很多培训班,但记忆特别深刻的是 1997 年,在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参加的第二期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这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学习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方针政策。虽然事隔多年,我对当时的学习记忆犹新,当年的培训帮助我提高了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自此,我始终不忘合作初心,牢记职责使命,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个人奋斗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努力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于 2018 年发布后,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提供了方向引领。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东风,衷心祝愿这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能越办越好,发挥更大作用,为多党合作事业培养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