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德 携手共进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感言

2021-07-07    来源: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民建中央原常委、民建江苏省委原主委,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原院长     作者:赵 龙


1625650234858.jpg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 100 周年诞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从诞生之日起,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坚决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道路,释放了中国活力,凝聚了中国力量,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我们这一代人,有幸生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携手并进 矢志不渝 与中国共产党同心戮力

1988 年,我正式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并于 1996 年担任民建无锡市委主委,2002 年又担任了民建江苏省委主委。作为一名民主党派领导干部,我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是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党组织的关心帮助密不可分的。任职经历中,有这样两件事情仍记忆犹新。一是 1989 年秋,中共无锡市委、市委统战部在市委党校举办了第一期党外人士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这期培训班系统学习了 45 天。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得到了省委的高度评价,中央统战部也在内部文件里提出了表扬。

经过学习和培训,民主党派干部们豁然开朗,明白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不会变,改革开放不会变,党的统战路线不会变,更加坚定了我们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学习班上当时的中共无锡市委书记刘济民同志讲了振聋发聩的话:“党外干部、党内干部都是党的宝贵财富”。30 余年过去了,仍在我心中回荡,余音缭绕。二是中共无锡市委每两个月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即“双月谈”。会议由市委书记主持,邀请党外领导干部参加并听取意见。当时的市委书记是洪锦炘同志,每会必到,甚至出差在外, 他都要赶回来主持会议,可见重视程度。他还一再要求我们党外干部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顾虑,要多提批评及建设性意见。态度之恳切,至今印象深刻。

作为民建江苏省委主委,我与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始终坚持继承和发扬民建前辈爱国爱党的优良传统,坚持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与党同心同德,做党的挚友、诤友。2007 年秋天,民建江苏省第七届委员会成立伊始,第一次主委会议,我们特意选择在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冷遹先生的故居召开。之后,我们又决定将冷遹故居命名为“爱国爱会教育基地”,成为民建省委建立的第一个教育基地。此后,民建江苏省委还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 这两个教育基地都成为了民建中央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了其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我们创新形式与内涵,开展了覆盖全省民建组织的“三巡”活动, 即巡访、巡讲、巡展。访问老一辈民建会员,听他们讲述经历的民建历史, 遴选优秀民建会员到基层宣讲;通过老照片展现民建的历程……生动而形象的“三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全省广大会员的思想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勇担使命 坚定不移 同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也是民主党派存在的价值。无论是学好优良传统,抑或加强自身建设,对于各民主党派来说,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提高履职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想人民之所想,立足科学精准选题,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意见建议。

在担任全国政协常委10 年期间,我牢记“不负人民重托”的使命职责, 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数年间共以第一提案人的身份撰写提交提案 46 条,内容涉及经济、民生、科技、环保等方方面面,特别是 2005 年关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提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最终于 2014 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该提案获评全国政协成立 70 年来 100 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

2011 年,我在全国政协大会上做口头发言,题目是《推动全运会体制改革,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针对全运会体制中比赛项目设置的科学性不强、比赛场馆赛后利用率不高、比赛内容的社会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建言,此提案得到时任全国政协领导的高度评价和有关部门的认可, 相关问题得到了整改。

作为一名曾经的政协委员,我深感参政党应多献可行可用之策,多聚同向同行之力,多建助推助力之功, 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在建言咨政和凝聚共识方面,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

 

不忘初心 始终如一 跟中国共产党同向前行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是多党合作的初心所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各民主党派坚定不移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凝心聚力,大道同行。

在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参政党方面,我们着力加强党派自身建设,即提高党派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科学的思维和方式来管理团队。我们提出了“建设具有时代特征、民建特点、江苏特色的省级地方组织” 的总体目标,并提出“营造活力、打造能力、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 的具体要求。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民建自身建设,我们启动了四项工程,即: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引领工程”,加强思想建设的“核心工程”,加强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制度建设的“创新工程”。

据此,我们举办了多党合作理论研讨班,并开创性地将研讨班办到了民建中央机关; 开展了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会章会史和会的优良传统; 争创先进集体,争当优秀会员”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争”主题教育活动, 并举办了全省“双学”知识竞赛;开展了全省民建市级组织自身建设大调研;出台了具有制度规范要求的《关于建立全省民建工作绩效测评体系试行意见(框架)》,确定了“以实绩为基础、效能为重点、创新为导向, 促进全省会务工作整体协调发展”的测评原则,这一系列举措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建的创新活力、履职能力和发展动力。

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新格局、新动能,民建省委始终不忘合作初心,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会、会员事迹报告会等活动, 引导会员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通过建设“民建会员之家”、开展“特色基层组织”遴选表彰工作等,进一步增强民建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通过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评议等相关工作强化会内监督,推动各级组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作为民主党派领导干部,我真切感受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情谊是坦诚而真挚的。不论何时,都应自觉承担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者、维护者和捍卫者的政治责任。我和省社会主义学院是很有渊源的。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我曾经于 1996 年在省社会主义学院参加民主党派工商联骨干班学习培训,通过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对听党话、跟党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和决心,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引以为荣的是,我曾担任了省社会主义学院首任院长。能够担任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党校的院长,是中共江苏省委对我的信任和重托。在我任职的 11 年间,我认真履行院长职责,每年参加学院的秋季开学典礼和各项重要会议、活动。为进一步提高社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我曾带领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汇报工作,还带领社院中层干部去上海社院、浙江社院学习和考察。2011 年,我与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罗一民共同为江苏中华文化学院揭牌。为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我曾多次向省委、省政府和时任领导鼓与呼……回首过往, 依稀如昨。可以说,我既是省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的一名学员,也是省社会主义学院多年来改革与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担任院长期间,我牢记中共江苏省委领导对我的嘱托,在推动省社会主义学院在培养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中,在巩固壮大全省统一战线中,在服务江苏“两个率先”中, 做了自己应做的分内之事。我相信省社会主义学院在新的发展征程中,一定能发扬好传统,开辟新天地。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成员,我们要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真正把“四个意识”融于血脉, 把“四个自信”植于心间,把“两个维护”践于行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 为书写江苏发展的新篇章献计出力,在实现新目标、奋进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作出新贡献。


同心同德 携手共进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感言
2021-07-07


1625650234858.jpg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 100 周年诞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从诞生之日起,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坚决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道路,释放了中国活力,凝聚了中国力量,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我们这一代人,有幸生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携手并进 矢志不渝 与中国共产党同心戮力

1988 年,我正式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并于 1996 年担任民建无锡市委主委,2002 年又担任了民建江苏省委主委。作为一名民主党派领导干部,我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是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党组织的关心帮助密不可分的。任职经历中,有这样两件事情仍记忆犹新。一是 1989 年秋,中共无锡市委、市委统战部在市委党校举办了第一期党外人士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这期培训班系统学习了 45 天。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得到了省委的高度评价,中央统战部也在内部文件里提出了表扬。

经过学习和培训,民主党派干部们豁然开朗,明白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不会变,改革开放不会变,党的统战路线不会变,更加坚定了我们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学习班上当时的中共无锡市委书记刘济民同志讲了振聋发聩的话:“党外干部、党内干部都是党的宝贵财富”。30 余年过去了,仍在我心中回荡,余音缭绕。二是中共无锡市委每两个月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即“双月谈”。会议由市委书记主持,邀请党外领导干部参加并听取意见。当时的市委书记是洪锦炘同志,每会必到,甚至出差在外, 他都要赶回来主持会议,可见重视程度。他还一再要求我们党外干部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顾虑,要多提批评及建设性意见。态度之恳切,至今印象深刻。

作为民建江苏省委主委,我与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始终坚持继承和发扬民建前辈爱国爱党的优良传统,坚持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与党同心同德,做党的挚友、诤友。2007 年秋天,民建江苏省第七届委员会成立伊始,第一次主委会议,我们特意选择在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冷遹先生的故居召开。之后,我们又决定将冷遹故居命名为“爱国爱会教育基地”,成为民建省委建立的第一个教育基地。此后,民建江苏省委还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 这两个教育基地都成为了民建中央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了其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我们创新形式与内涵,开展了覆盖全省民建组织的“三巡”活动, 即巡访、巡讲、巡展。访问老一辈民建会员,听他们讲述经历的民建历史, 遴选优秀民建会员到基层宣讲;通过老照片展现民建的历程……生动而形象的“三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全省广大会员的思想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勇担使命 坚定不移 同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也是民主党派存在的价值。无论是学好优良传统,抑或加强自身建设,对于各民主党派来说,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提高履职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想人民之所想,立足科学精准选题,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意见建议。

在担任全国政协常委10 年期间,我牢记“不负人民重托”的使命职责, 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数年间共以第一提案人的身份撰写提交提案 46 条,内容涉及经济、民生、科技、环保等方方面面,特别是 2005 年关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提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最终于 2014 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该提案获评全国政协成立 70 年来 100 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

2011 年,我在全国政协大会上做口头发言,题目是《推动全运会体制改革,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针对全运会体制中比赛项目设置的科学性不强、比赛场馆赛后利用率不高、比赛内容的社会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建言,此提案得到时任全国政协领导的高度评价和有关部门的认可, 相关问题得到了整改。

作为一名曾经的政协委员,我深感参政党应多献可行可用之策,多聚同向同行之力,多建助推助力之功, 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在建言咨政和凝聚共识方面,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

 

不忘初心 始终如一 跟中国共产党同向前行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是多党合作的初心所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各民主党派坚定不移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凝心聚力,大道同行。

在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参政党方面,我们着力加强党派自身建设,即提高党派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科学的思维和方式来管理团队。我们提出了“建设具有时代特征、民建特点、江苏特色的省级地方组织” 的总体目标,并提出“营造活力、打造能力、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 的具体要求。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民建自身建设,我们启动了四项工程,即: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引领工程”,加强思想建设的“核心工程”,加强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制度建设的“创新工程”。

据此,我们举办了多党合作理论研讨班,并开创性地将研讨班办到了民建中央机关; 开展了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会章会史和会的优良传统; 争创先进集体,争当优秀会员”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争”主题教育活动, 并举办了全省“双学”知识竞赛;开展了全省民建市级组织自身建设大调研;出台了具有制度规范要求的《关于建立全省民建工作绩效测评体系试行意见(框架)》,确定了“以实绩为基础、效能为重点、创新为导向, 促进全省会务工作整体协调发展”的测评原则,这一系列举措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建的创新活力、履职能力和发展动力。

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新格局、新动能,民建省委始终不忘合作初心,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会、会员事迹报告会等活动, 引导会员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通过建设“民建会员之家”、开展“特色基层组织”遴选表彰工作等,进一步增强民建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通过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评议等相关工作强化会内监督,推动各级组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作为民主党派领导干部,我真切感受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情谊是坦诚而真挚的。不论何时,都应自觉承担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者、维护者和捍卫者的政治责任。我和省社会主义学院是很有渊源的。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我曾经于 1996 年在省社会主义学院参加民主党派工商联骨干班学习培训,通过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对听党话、跟党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和决心,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引以为荣的是,我曾担任了省社会主义学院首任院长。能够担任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党校的院长,是中共江苏省委对我的信任和重托。在我任职的 11 年间,我认真履行院长职责,每年参加学院的秋季开学典礼和各项重要会议、活动。为进一步提高社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我曾带领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汇报工作,还带领社院中层干部去上海社院、浙江社院学习和考察。2011 年,我与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罗一民共同为江苏中华文化学院揭牌。为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我曾多次向省委、省政府和时任领导鼓与呼……回首过往, 依稀如昨。可以说,我既是省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的一名学员,也是省社会主义学院多年来改革与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担任院长期间,我牢记中共江苏省委领导对我的嘱托,在推动省社会主义学院在培养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中,在巩固壮大全省统一战线中,在服务江苏“两个率先”中, 做了自己应做的分内之事。我相信省社会主义学院在新的发展征程中,一定能发扬好传统,开辟新天地。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成员,我们要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真正把“四个意识”融于血脉, 把“四个自信”植于心间,把“两个维护”践于行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 为书写江苏发展的新篇章献计出力,在实现新目标、奋进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