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江苏中华文化学院举办2025年第二期“文化大讲堂”,国家一级编剧、资深影视制作人杨劲松作题为《从江南文脉到产业蓝海——影视剧在长三角文化协同中的引擎作用》的讲座。
杨劲松回顾了电影艺术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历程,结合近代知识分子的角色变迁、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及其在早期电影中的表达,阐释了江南地区独特的社会文化对影视创作的深刻影响。他谈到,要深刻理解和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他认为,影视剧的“先进性”,在于要运用创新的技术形式去生动承载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最终打造出“直通人心”的时代精品。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文经济学”重大命题,杨劲松着重阐述了影视剧产业如何将深厚的“江南文脉”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的“产业蓝海”。以经典电视剧《严凤英》、现象级作品《繁花》,以及近期在南京取景拍摄的《我的后半生》为例,说明了根植地域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不仅能引发广泛社会共鸣,更能有效带动地方文旅发展,促进长三角区域内的文化认同与产业协同。
院领导朱杰、夏涛参加活动,民盟江苏省委会、南京市秦淮区人大、月牙湖社区代表以及学院部分干部职工聆听了本次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