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笔下,铺展中国山水新画卷丨《宋文治传》新书座谈会在宁举行

2019-11-15    来源: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     作者:

他从娄江东畔的一名弃婴,成长为誉满海内外的国画大家;他一生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殚精竭虑,接续文化正脉,留下时代笔墨;他所属的“新金陵画派”,首次重写传统山水,推动国画艺术步入光辉灿烂的当代……在著名画家宋文治先生百年诞辰之际,11月12日,“文治风华——《宋文治传》新书座谈会”在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召开,全面回顾宋老的艺术生涯和人生轨迹,缅怀其奋斗不息、勇攀高峰的可贵精神。


绵绵如线,

细处毕见先生音容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作为宋文治的首部个人传记,《宋文治传》以时间为轴线,用翔实的史料串联了宋文治艺术生涯中几乎所有的重要节点。传记中,身为从育婴堂抱来的弃婴,从小受着苦难磨砺的宋文治,在时代的跌宕中始终不甘平庸,手执画笔奋力前行;一石一阶、一砖一瓦,绵密如针脚的文学语言,全方位再现一代国画大家不同寻常的传奇人生。


在严谨、忠实地记录宋文治人生故事的同时,作者周和平秉持平视视角,摒弃光怪陆离的“戏说”,还原出独特的宋先生。“在许多熟悉先生的人看来,他是一个循规蹈矩、小心谨慎的人,但传记中的宋文治,曾在日军侵占中国时期冒险救助地下党,在安亭中学任教时掩护印传单的进步学生,这是他的正气、侠肝义胆。尽管谨言慎行,但他的内心坚守节操,在亚明先生被调查时不落井下石,在‘黑画’事件中坚守信义……传记中大量的新资料,让我们看到了全面真实、鲜活生动的文治先生。” 著名书画家、美术史论家萧平表示,丰富的细节,让当年与宋文治有直接交往的人们充满了亲切的回忆。


周和平先生作《宋文治传》,是江南人写江南人。”萧平认为,诞生于江苏太仓的宋文治,得益于娄东“吴门画派”和江南水韵的艺术启蒙,他温润灵秀、气象正大的山水笔墨亦为当代中国画坛注入江南文化的独特基因。而在《宋文治传》一书中,作者不仅以优美雅致的吴侬软语赏析宋文治各时期的代表画作,更以真挚的情感共鸣,精湛地展现出宋老身为江南文人的气质和雅趣。著名作家丁捷表示,“作者花费笔墨,细写文治先生的文化基因、师承风格,甚至其收藏、戏曲、美食的爱好,字里行间透着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风雅。”



QQ截图20191115091720.png

宋文治画作《山川巨变》。


浓墨重彩,

“求变”展现人格魅力


20世纪60年代,而立之年的宋文治走出娄江,融入金陵。《宋文治传》敏锐地捕捉了这一重大时间节点,以宏大篇幅叙写时代之变与宋文治艺术的“求变”。“从书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1960年秋,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傅抱石组织13位画家成立‘江苏国画工作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并于次年举办‘山河新貌写生作品展’。这是宋文治从传统技法向现代山水转变,开启其个人独特绘画风格的契机。”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现场解析了书中所列举的《山川巨变》《江南春朝》《太湖三月》《黄山烟云》等宋文治经典作品,“历代山水画在艺术传承上因循守旧,直到革故鼎新的‘新金陵画派’出现,画家才将才华迸发于新中国新山水创作。”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书协顾问言恭达认为,作者对宋文治“以笔墨为时代立传”这一艺术创作特征有着深层的把握和理解。“在新中国初期,宋文治先生公开表示,‘我想画一点新山水’,这是他经历了旧社会的艰辛和痛苦,又感受到新中国带给了他艺术生涯天翻地覆的变化后最真实的心愿。在青少年时期,尽管他怀揣艺术的梦想、执著与努力,却难真正登上正途。是新中国、新社会,才有了让他施展才艺的大舞台。作者深悉,对于宋文治而言,突破旧笔墨的束缚如同突破旧社会、旧思想的束缚,‘求变’意味着社会主义的信仰。”



把对当代生活的观察与体验融入艺术创作,从传统中提炼出独特的笔墨意蕴,以宽阔的视野和新颖的笔墨为时代鼓与呼。在著名画家喻继高看来,这一条清晰的轨迹不仅展现了老艺术家的境界和风骨,也体现出其寸积铢累的深厚功底。“在宋文治推进山水画‘现代性’的进程中,不能忽视他扎根中国传统绘画,兼学西画,兼收并蓄、吐故纳新,今日再讲创新,同样需要培植深厚的艺术积累。”


见微知著,

群像留存时代画卷


《宋文治传》得益于艰辛的采访收获的大量真实材料,从宋文治的学艺、交游、工作等人生经历引出众多同时代的艺术圈的精英名流,其中包括他的老师张石园、吴湖帆,亦师亦友的陆俨少,还有朱屺瞻、刘海粟、谢稚柳、陈佩秋、钱瘦铁等。“难得的是,这些艺术家都与文治先生有着不同寻常的友谊与交往。书中着笔虽不多,但交住细节与书信内容殊为珍贵难得。”萧平表示,《宋文治传》在写到宋文治参观杜甫草堂时,自然切入陆俨少先生的名作《杜甫诗意百开册》,兼及文治先生得之于陆老的《杜陵诗意册》,这样的联想与串联把一个单纯的事件变得丰富有趣。“这部《杜陵诗意册》,40年前我曾向文治先生借临过,阅到此处自然生出了亲切感,可亲可敬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如在眼前。”


“《宋文治传》全面展现宋老80年的人生足迹和艺术修为,也是展现时代嬗变中的国画以及艺术家们的不息奋斗,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喻继高认为,新金陵画派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而宋文治作为画派的主要参与者和开拓者,其人生、艺术历程,与画派、与时代变革紧密联系。“宋文治是一个缩影,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令人感慨的是,新金陵画派的各位大家,真正有传记传世,这才是第一次。”他认为,抓紧对名家的艺术、精神进行系统性研究,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


作者周和平表示,“宋文治先生一生秉承的道路是‘善学’和‘思变’,直到晚年依然大胆变法,敢于突破。希望后人透过这本书,读懂宋老永不停息的可贵品质,透视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沿着伟大艺术家的足迹继续不懈攀登。”


(《宋文治传》作者周和平: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 



他笔下,铺展中国山水新画卷丨《宋文治传》新书座谈会在宁举行
2019-11-15

他从娄江东畔的一名弃婴,成长为誉满海内外的国画大家;他一生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殚精竭虑,接续文化正脉,留下时代笔墨;他所属的“新金陵画派”,首次重写传统山水,推动国画艺术步入光辉灿烂的当代……在著名画家宋文治先生百年诞辰之际,11月12日,“文治风华——《宋文治传》新书座谈会”在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召开,全面回顾宋老的艺术生涯和人生轨迹,缅怀其奋斗不息、勇攀高峰的可贵精神。


绵绵如线,

细处毕见先生音容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作为宋文治的首部个人传记,《宋文治传》以时间为轴线,用翔实的史料串联了宋文治艺术生涯中几乎所有的重要节点。传记中,身为从育婴堂抱来的弃婴,从小受着苦难磨砺的宋文治,在时代的跌宕中始终不甘平庸,手执画笔奋力前行;一石一阶、一砖一瓦,绵密如针脚的文学语言,全方位再现一代国画大家不同寻常的传奇人生。


在严谨、忠实地记录宋文治人生故事的同时,作者周和平秉持平视视角,摒弃光怪陆离的“戏说”,还原出独特的宋先生。“在许多熟悉先生的人看来,他是一个循规蹈矩、小心谨慎的人,但传记中的宋文治,曾在日军侵占中国时期冒险救助地下党,在安亭中学任教时掩护印传单的进步学生,这是他的正气、侠肝义胆。尽管谨言慎行,但他的内心坚守节操,在亚明先生被调查时不落井下石,在‘黑画’事件中坚守信义……传记中大量的新资料,让我们看到了全面真实、鲜活生动的文治先生。” 著名书画家、美术史论家萧平表示,丰富的细节,让当年与宋文治有直接交往的人们充满了亲切的回忆。


周和平先生作《宋文治传》,是江南人写江南人。”萧平认为,诞生于江苏太仓的宋文治,得益于娄东“吴门画派”和江南水韵的艺术启蒙,他温润灵秀、气象正大的山水笔墨亦为当代中国画坛注入江南文化的独特基因。而在《宋文治传》一书中,作者不仅以优美雅致的吴侬软语赏析宋文治各时期的代表画作,更以真挚的情感共鸣,精湛地展现出宋老身为江南文人的气质和雅趣。著名作家丁捷表示,“作者花费笔墨,细写文治先生的文化基因、师承风格,甚至其收藏、戏曲、美食的爱好,字里行间透着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风雅。”



QQ截图20191115091720.png

宋文治画作《山川巨变》。


浓墨重彩,

“求变”展现人格魅力


20世纪60年代,而立之年的宋文治走出娄江,融入金陵。《宋文治传》敏锐地捕捉了这一重大时间节点,以宏大篇幅叙写时代之变与宋文治艺术的“求变”。“从书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1960年秋,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傅抱石组织13位画家成立‘江苏国画工作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并于次年举办‘山河新貌写生作品展’。这是宋文治从传统技法向现代山水转变,开启其个人独特绘画风格的契机。”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现场解析了书中所列举的《山川巨变》《江南春朝》《太湖三月》《黄山烟云》等宋文治经典作品,“历代山水画在艺术传承上因循守旧,直到革故鼎新的‘新金陵画派’出现,画家才将才华迸发于新中国新山水创作。”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书协顾问言恭达认为,作者对宋文治“以笔墨为时代立传”这一艺术创作特征有着深层的把握和理解。“在新中国初期,宋文治先生公开表示,‘我想画一点新山水’,这是他经历了旧社会的艰辛和痛苦,又感受到新中国带给了他艺术生涯天翻地覆的变化后最真实的心愿。在青少年时期,尽管他怀揣艺术的梦想、执著与努力,却难真正登上正途。是新中国、新社会,才有了让他施展才艺的大舞台。作者深悉,对于宋文治而言,突破旧笔墨的束缚如同突破旧社会、旧思想的束缚,‘求变’意味着社会主义的信仰。”



把对当代生活的观察与体验融入艺术创作,从传统中提炼出独特的笔墨意蕴,以宽阔的视野和新颖的笔墨为时代鼓与呼。在著名画家喻继高看来,这一条清晰的轨迹不仅展现了老艺术家的境界和风骨,也体现出其寸积铢累的深厚功底。“在宋文治推进山水画‘现代性’的进程中,不能忽视他扎根中国传统绘画,兼学西画,兼收并蓄、吐故纳新,今日再讲创新,同样需要培植深厚的艺术积累。”


见微知著,

群像留存时代画卷


《宋文治传》得益于艰辛的采访收获的大量真实材料,从宋文治的学艺、交游、工作等人生经历引出众多同时代的艺术圈的精英名流,其中包括他的老师张石园、吴湖帆,亦师亦友的陆俨少,还有朱屺瞻、刘海粟、谢稚柳、陈佩秋、钱瘦铁等。“难得的是,这些艺术家都与文治先生有着不同寻常的友谊与交往。书中着笔虽不多,但交住细节与书信内容殊为珍贵难得。”萧平表示,《宋文治传》在写到宋文治参观杜甫草堂时,自然切入陆俨少先生的名作《杜甫诗意百开册》,兼及文治先生得之于陆老的《杜陵诗意册》,这样的联想与串联把一个单纯的事件变得丰富有趣。“这部《杜陵诗意册》,40年前我曾向文治先生借临过,阅到此处自然生出了亲切感,可亲可敬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如在眼前。”


“《宋文治传》全面展现宋老80年的人生足迹和艺术修为,也是展现时代嬗变中的国画以及艺术家们的不息奋斗,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喻继高认为,新金陵画派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而宋文治作为画派的主要参与者和开拓者,其人生、艺术历程,与画派、与时代变革紧密联系。“宋文治是一个缩影,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令人感慨的是,新金陵画派的各位大家,真正有传记传世,这才是第一次。”他认为,抓紧对名家的艺术、精神进行系统性研究,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


作者周和平表示,“宋文治先生一生秉承的道路是‘善学’和‘思变’,直到晚年依然大胆变法,敢于突破。希望后人透过这本书,读懂宋老永不停息的可贵品质,透视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沿着伟大艺术家的足迹继续不懈攀登。”


(《宋文治传》作者周和平: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