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十年·江苏”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主发布稿

2022-08-13   来源:     作者:
在“中国这十年·江苏”
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主发布稿
吴政隆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非常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首先,我代表江苏省委,对各位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给予江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江苏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进入新时代,总书记亲自为我们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迈进新征程,又赋予我们“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江苏这十年”,就是8500万江苏人民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作笔,把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的十年。今天,我们给大家发布的就是新时代以来“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十年画卷”。

image.png

 南京大数据产业基地 蒋文超 摄


在这幅画卷上,“经济强”的实力更加彰显,高质量发展成为鲜明特征。我们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万亿级台阶,从2012年的5.37万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11.64万亿元,约合1.8万亿美元,相当于韩国的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元、超过2万美元,居各省(自治区)之首。实体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80%以上,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9.8%和47.5%。高铁通车里程从627公里增加到2212公里。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我们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创造了10.2%的经济总量,全省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发展影响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image.png

宿迁耿车镇脱胎换骨绽新姿  焦尉 摄


在这幅画卷上,“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高品质生活成为新的追求。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十年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达到4.75万元,其中城镇居民5.77万元、农村居民2.68万元,均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37:1降低为2.16: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40万人,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全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image.png

徐州贾汪区采煤塌陷区整治后形成的潘安湖湿地公园


在这幅画卷上,“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美丽江苏”图景充分展现。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十年来,在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多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48.3%、43.4%。2021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到82.4%,国考断面优Ⅲ比例达到87.1%,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现在,江豚重现江苏段,桃花水母再现太湖,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

image.png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在这幅画卷上,“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既富老百姓的“口袋”,又富老百姓的“脑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涌现出赵亚夫、王继才等一批时代楷模。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成为全国示范样板,文明城市数量达到29个、居全国第一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公民文明素养、文化自信达到新的高度,文化强省建设跃上新台阶。

在这幅画卷上,全省人民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正在“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我们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踔厉奋进、勇毅前行,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这十年中几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共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亲切关怀,直观感受江苏在总书记指引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第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是,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考察,老党员崔荣海挤到人群前面,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激动地说:“您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正是在这次考察期间,总书记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并要求江苏有更强意识、更多举措、更大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

回顾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重温的是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谆谆嘱托,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首先提出地的重大政治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从严管党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奋斗历程。十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强化党的组织体系和干部队伍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省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共查处“四风”问题3.3万起,立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近21万件,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不断加强,各级党组织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显著提升。这十年,在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中、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一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崔荣海老人专门请镇江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聂永平在全国人代会期间向总书记汇报:“这些年,咱们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又回来了!”这朴实的话语,道出的是江苏全省人民的共同心声。总书记深刻指出,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我们将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把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向深入。

第二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是,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顶着夜色来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视察,与科研人员亲切交流,强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image.png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李凯 摄


回顾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重温的是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也讨不来”的谆谆教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奋斗历程。在江苏的创新版图上,科技创新的能力显著提升。我们布局建设了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形成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锻造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算等一批“国之重器”。这些年江苏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人数和成果数,均居全国首位。在江苏的创新版图上,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我们先后设立了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等,着力推动优势技术成果转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紧密衔接,每年推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纳米、超算、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产业和创新水平均居全国前列。总书记视察过的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转化科技成果6200多项,衍生孵化1200多家科技型企业。在江苏的创新版图上,科技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十年来,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从2.38%上升到2.95%、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5.7件提高到41.2件、居全国各省(自治区)首位,高新技术企业从5100多家增加到3.7万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6.5%提升到66.1%,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我们将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第三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是,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出席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亲自见证跨境货运班列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基地鸣笛开行,总书记在致辞中希望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

image.png

2021年11月23日,装载生活用品、家用电器等货物的“中国(连云港)至俄罗斯(莫斯科)”中欧班列从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发车。王健民 杨开林 摄

回顾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重温的是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与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更好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奋斗历程。十年来,全省进出口总额从3.5万亿元增加到5.2万亿元、占全国13.3%,2021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达288.5亿美元、居全国首位。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年均增长9.2%,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5.4%。总书记见证的中哈连云港物流基地进出货物量年均增长21.7%,全省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9000列。江苏企业“走出去”遍及17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对外投资项目8490个。柬埔寨西港特区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建设扎实推进。江苏自贸区、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重大开放平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我们将更大力度推进开放强省建设,努力把江苏打造成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成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更好地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四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是,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首次赴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亲临徐工集团考察,坐进一辆超大吨位的全地面起重机的驾驶室,向技术人员详细询问起重机性能、产量、价格,强调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

image.png

徐工集团生产的“世界第一吊”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


回顾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重温的是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实体经济、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江苏发展的“看家本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奋斗历程。十年来,江苏制造业基础不断巩固,制造业增加值从2.3万亿元增加到4.2万亿元,占全国的13.4%、全球的约4%,占全省GDP比重去年达到3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占比为全国最高。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壮大,全省规模超万亿元的行业达到5个,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纳米新材料等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数量居全国首位;特高压设备、晶硅光伏、特钢材料、品牌服装、轨道交通装备等7条产业链迈入国际中高端水平。制造业骨干企业竞争力加快提升,规模超千亿的龙头骨干企业数量从2家增加到1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我们将深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努力把江苏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五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是,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考察,亲切与村民拉家常、谈生产、话民生,在村里的香包制作室,总书记自己花钱买下村民王秀英制作的中药香包,笑着说:“我也来捧捧场。”离开马庄时,总书记祝大家健康幸福,日子越过越好。

image.png

无锡惠山区阳山镇阳山村水蜜桃种植喜获丰收 吉龙生摄

 

回顾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重温的是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交出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的奋斗历程。十年来,我们坚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幼有所育上,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近500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建成普惠托育机构2600多家。在学有所教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7%提高到65%、进入普及化阶段,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32年上升到2020年的10.21年。在劳有所得上,城乡就业人口总量达到4900万人,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在病有所医上,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从33张提高到近55张,人均预期寿命从76.63岁提高到79.32岁,居民健康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在老有所养上,建成护理院310家、占全国总数的39%,建成837家医养结合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近2万个,养老服务床位从35.2万张增加到74.3万张。在住有所居上,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持续改善,全省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92.7万套,735.72万困难群众入住新居。在弱有所扶上,特困供养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四大类群体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城乡低保统一标准并从每人每月不低于240元提高到803元。我们将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干,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第六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是,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五山滨江片区,称赞曾经脏乱差的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强调一定要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image.png

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沿江景色 李博 摄


回顾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重温的是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和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的奋斗历程。十年来,江苏生态环境实现了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绿色已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江苏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产品,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提升至93.6%。全省拥有国家森林城市8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9个,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城市5个,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46个。这里,我以“一城一镇一园区”的生态嬗变为例,给大家作一个介绍,这也是江苏全境生态环境变化的生动缩影。“一城”就是徐州市,作为资源型城市,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矿山开采导致生态环境严重透支,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展采煤塌陷区治理、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持续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变为“一城青山半城湖”。“一镇”就是宿迁市耿车镇,曾经因发展废旧塑料加工业而闻名全国,一度“黑烟毒气满天飞,垃圾塑料遍地堆”,这些年以壮士断腕决心去污减塑、转型发展,从“垃圾围城”的困境中实现重生,脱胎换骨变成了全省闻名的生态镇、电商镇。“一园区”就是张家港市东沙化工园区,该园区全面关停环保不达标、安全没保障的低端落后化工企业,整体“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发展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等产业,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欢迎大家到江苏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江苏这十年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座谈会上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发展“五新”“三主”的定位要求,努力把江苏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

各位媒体朋友,每一个历史时刻都是一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面,共同组成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十年画卷。这幅画卷,处处彰显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处处浸润着人民领袖对江苏发展的科学指引和亲切关怀,处处洋溢着人民群众的欢声笑语和幸福生活。十年画卷如此多娇,我们深切感受到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民之大幸;深切感受到“两个确立”确立的是全党的“顶梁柱”、人民的“主心骨”,确立的是思想的“定盘星”、行动的“指南针”,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深切感受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人民奋斗是最大的幸福。迈进新征程,江苏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切实担起“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拼劲闯劲,敢为善为,奋勇争先,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封面 新华日报记者 吴胜 邵丹 摄
供图 视觉江苏网

编辑 胡兰兰 倪方方

值班主编 陈月飞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在“中国这十年·江苏”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主发布稿
2022-08-13
在“中国这十年·江苏”
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主发布稿
吴政隆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非常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首先,我代表江苏省委,对各位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给予江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江苏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进入新时代,总书记亲自为我们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迈进新征程,又赋予我们“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江苏这十年”,就是8500万江苏人民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作笔,把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的十年。今天,我们给大家发布的就是新时代以来“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十年画卷”。

image.png

 南京大数据产业基地 蒋文超 摄


在这幅画卷上,“经济强”的实力更加彰显,高质量发展成为鲜明特征。我们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万亿级台阶,从2012年的5.37万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11.64万亿元,约合1.8万亿美元,相当于韩国的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元、超过2万美元,居各省(自治区)之首。实体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80%以上,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9.8%和47.5%。高铁通车里程从627公里增加到2212公里。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我们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创造了10.2%的经济总量,全省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发展影响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image.png

宿迁耿车镇脱胎换骨绽新姿  焦尉 摄


在这幅画卷上,“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高品质生活成为新的追求。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十年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达到4.75万元,其中城镇居民5.77万元、农村居民2.68万元,均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37:1降低为2.16: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40万人,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全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image.png

徐州贾汪区采煤塌陷区整治后形成的潘安湖湿地公园


在这幅画卷上,“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美丽江苏”图景充分展现。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十年来,在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多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48.3%、43.4%。2021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到82.4%,国考断面优Ⅲ比例达到87.1%,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现在,江豚重现江苏段,桃花水母再现太湖,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

image.png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在这幅画卷上,“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既富老百姓的“口袋”,又富老百姓的“脑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涌现出赵亚夫、王继才等一批时代楷模。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成为全国示范样板,文明城市数量达到29个、居全国第一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公民文明素养、文化自信达到新的高度,文化强省建设跃上新台阶。

在这幅画卷上,全省人民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正在“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我们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踔厉奋进、勇毅前行,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这十年中几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共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亲切关怀,直观感受江苏在总书记指引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第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是,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考察,老党员崔荣海挤到人群前面,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激动地说:“您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正是在这次考察期间,总书记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并要求江苏有更强意识、更多举措、更大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

回顾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重温的是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谆谆嘱托,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首先提出地的重大政治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从严管党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奋斗历程。十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强化党的组织体系和干部队伍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省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共查处“四风”问题3.3万起,立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近21万件,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不断加强,各级党组织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显著提升。这十年,在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中、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一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崔荣海老人专门请镇江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聂永平在全国人代会期间向总书记汇报:“这些年,咱们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又回来了!”这朴实的话语,道出的是江苏全省人民的共同心声。总书记深刻指出,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我们将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把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向深入。

第二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是,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顶着夜色来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视察,与科研人员亲切交流,强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image.png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李凯 摄


回顾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重温的是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也讨不来”的谆谆教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奋斗历程。在江苏的创新版图上,科技创新的能力显著提升。我们布局建设了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形成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锻造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算等一批“国之重器”。这些年江苏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人数和成果数,均居全国首位。在江苏的创新版图上,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我们先后设立了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等,着力推动优势技术成果转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紧密衔接,每年推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纳米、超算、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产业和创新水平均居全国前列。总书记视察过的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转化科技成果6200多项,衍生孵化1200多家科技型企业。在江苏的创新版图上,科技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十年来,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从2.38%上升到2.95%、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5.7件提高到41.2件、居全国各省(自治区)首位,高新技术企业从5100多家增加到3.7万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6.5%提升到66.1%,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我们将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第三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是,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出席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亲自见证跨境货运班列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基地鸣笛开行,总书记在致辞中希望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

image.png

2021年11月23日,装载生活用品、家用电器等货物的“中国(连云港)至俄罗斯(莫斯科)”中欧班列从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发车。王健民 杨开林 摄

回顾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重温的是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与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更好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奋斗历程。十年来,全省进出口总额从3.5万亿元增加到5.2万亿元、占全国13.3%,2021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达288.5亿美元、居全国首位。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年均增长9.2%,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5.4%。总书记见证的中哈连云港物流基地进出货物量年均增长21.7%,全省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9000列。江苏企业“走出去”遍及17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对外投资项目8490个。柬埔寨西港特区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建设扎实推进。江苏自贸区、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重大开放平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我们将更大力度推进开放强省建设,努力把江苏打造成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成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更好地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四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是,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首次赴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亲临徐工集团考察,坐进一辆超大吨位的全地面起重机的驾驶室,向技术人员详细询问起重机性能、产量、价格,强调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

image.png

徐工集团生产的“世界第一吊”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


回顾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重温的是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实体经济、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江苏发展的“看家本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奋斗历程。十年来,江苏制造业基础不断巩固,制造业增加值从2.3万亿元增加到4.2万亿元,占全国的13.4%、全球的约4%,占全省GDP比重去年达到3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占比为全国最高。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壮大,全省规模超万亿元的行业达到5个,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纳米新材料等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数量居全国首位;特高压设备、晶硅光伏、特钢材料、品牌服装、轨道交通装备等7条产业链迈入国际中高端水平。制造业骨干企业竞争力加快提升,规模超千亿的龙头骨干企业数量从2家增加到1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我们将深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努力把江苏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五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是,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考察,亲切与村民拉家常、谈生产、话民生,在村里的香包制作室,总书记自己花钱买下村民王秀英制作的中药香包,笑着说:“我也来捧捧场。”离开马庄时,总书记祝大家健康幸福,日子越过越好。

image.png

无锡惠山区阳山镇阳山村水蜜桃种植喜获丰收 吉龙生摄

 

回顾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重温的是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交出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的奋斗历程。十年来,我们坚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幼有所育上,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近500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建成普惠托育机构2600多家。在学有所教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7%提高到65%、进入普及化阶段,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32年上升到2020年的10.21年。在劳有所得上,城乡就业人口总量达到4900万人,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在病有所医上,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从33张提高到近55张,人均预期寿命从76.63岁提高到79.32岁,居民健康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在老有所养上,建成护理院310家、占全国总数的39%,建成837家医养结合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近2万个,养老服务床位从35.2万张增加到74.3万张。在住有所居上,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持续改善,全省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92.7万套,735.72万困难群众入住新居。在弱有所扶上,特困供养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四大类群体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城乡低保统一标准并从每人每月不低于240元提高到803元。我们将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干,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第六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是,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五山滨江片区,称赞曾经脏乱差的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强调一定要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image.png

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沿江景色 李博 摄


回顾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重温的是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和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的奋斗历程。十年来,江苏生态环境实现了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绿色已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江苏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产品,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提升至93.6%。全省拥有国家森林城市8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9个,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城市5个,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46个。这里,我以“一城一镇一园区”的生态嬗变为例,给大家作一个介绍,这也是江苏全境生态环境变化的生动缩影。“一城”就是徐州市,作为资源型城市,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矿山开采导致生态环境严重透支,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展采煤塌陷区治理、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持续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变为“一城青山半城湖”。“一镇”就是宿迁市耿车镇,曾经因发展废旧塑料加工业而闻名全国,一度“黑烟毒气满天飞,垃圾塑料遍地堆”,这些年以壮士断腕决心去污减塑、转型发展,从“垃圾围城”的困境中实现重生,脱胎换骨变成了全省闻名的生态镇、电商镇。“一园区”就是张家港市东沙化工园区,该园区全面关停环保不达标、安全没保障的低端落后化工企业,整体“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发展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等产业,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欢迎大家到江苏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江苏这十年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座谈会上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发展“五新”“三主”的定位要求,努力把江苏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

各位媒体朋友,每一个历史时刻都是一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面,共同组成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十年画卷。这幅画卷,处处彰显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处处浸润着人民领袖对江苏发展的科学指引和亲切关怀,处处洋溢着人民群众的欢声笑语和幸福生活。十年画卷如此多娇,我们深切感受到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民之大幸;深切感受到“两个确立”确立的是全党的“顶梁柱”、人民的“主心骨”,确立的是思想的“定盘星”、行动的“指南针”,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深切感受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人民奋斗是最大的幸福。迈进新征程,江苏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切实担起“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拼劲闯劲,敢为善为,奋勇争先,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封面 新华日报记者 吴胜 邵丹 摄
供图 视觉江苏网

编辑 胡兰兰 倪方方

值班主编 陈月飞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