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民主越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越壮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越推进,就越需要办好社会主义学院。请君为之鼓与呼。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并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作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由毛泽东起名,周恩来操办,邓小平题名,江泽民题写校风。胡锦涛更赋予其“统一战线的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方针政策宣传基地”的重要职能。这不是一般的学院,而是有着政治殊荣的高等“政治学院”。不是一般的学习园地,而是整个中国统一战线的“三大基地”。面对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统一战线的新期待,中央社院要继承传统、争取领导、跟上时代、进入主流。
很多人知道堪与“隆中对”媲美的“延安对”。黄炎培1945年到访延安,直言不讳向“中共诸君”提出了历朝历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问题。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一直在开拓这条新路,努力建设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实现人民民主的独具优势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坚持和完善,要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长期存在和健康发展为前提。为此,周恩来说过“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毛泽东更直呼“两个万岁――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万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民主党派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在生生不息的新老交替中再现和延续。办好社会主义学院,关系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源头活水”,关系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渠水清清”,关系到与共产党长期共存的民主党派的“青春永续”。
中共中央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执政党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那么,执政党要学习,参政党无疑也要与时俱进,同步学习。“肝胆相照”需要“有识之胆”“相照”,“荣辱与共”首先要“学习与共”。我们走访8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听到的强烈呼声是:要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参政党”!
知识就是力量。当年挽救民族危亡,中华民族“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现在共谋民族复兴,还要“用我们的知识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现在,全党学习,全民学习,全社会都在学习。党外代表人士到哪里学习?请到社会主义学院来。这里是广聚贤士、广纳群言、广集善策之地,是钻研典章法制、探索客观规律、凝聚文化神韵、纵览天下风云之地。
执政党对参政党的特殊关照,体现着大团结大联合的大胸怀。当年,胡锦涛同志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伊始,就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一起冒严寒、顶飞雪,逐一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听取意见,勉励期许。积累多年的诸多难题迎刃而解。每念及此,无不感佩。
今天,执政党学习的园地――党校,很重要;参政党学习的园地――联合党校,也重要。办好社会主义学院,需要呼吁,请予关照。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2月27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