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多党合作 切实履行职能

2008-12-31   来源:     作者:
 
 
  《团结报》讯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日臻成熟,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关系更加密切和谐,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稳步健康向前发展。

多党合作理论不断创新和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经过长期的探索,在吸收民主党派优良传统的精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理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多党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主要是:

  明确了民主党派的性质,根据国内阶级状况、社会结构变化,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明确了民主党派定位,指出民主党派是接受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确立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明确了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即民主党派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确立了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内涵和原则,即建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参政党,内涵是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水平,带领广大成员及所联系群众在多党合作道路上不断前进,坚持共产党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特点和体现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明确了参政党参政的基本点和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这就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以发展为参政议政第一要务;丰富和发展了民主监督的理论和政策,明确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这种监督是在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政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和完善了参政党建设的总体布局,即以政治交接为主线,以领导班子建设为核心,以思想建设为重点,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提出了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的要求,指出民主党派要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共产党一道开创多党合作事业新局面。

我国和谐政党关系更加巩固

  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团结合作,建立、巩固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共同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形成了良好和谐的政党关系。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接受领导的关系,这是我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民主党派在同共产党合作过程中作出的历史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在国家政权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表现为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在政党之间,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的友党。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这三种不同层面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融汇成我国独具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巩固和发展我国和谐的政党关系,对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政党关系和谐是保持我国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稳定的基础,政党关系同政党制度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一个国家的政党关系,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实行什么类型的政党制度;另一方面,由于政党制度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政党关系则表现得更为活跃些,一旦政党关系发生变化,则会引起政党制度的变化。可以说,政党关系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党制度的稳固程度。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一中国特色的政党关系。实践证明,保持这种关系的稳定、和谐、有序,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得以维持和巩固的基础。在我国政治社会的五大关系中,政党间的团结和谐,是整个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政治基础和保障。因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推进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健康稳步发展的根本要求。

  2002年12月,胡锦涛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伊始,就踏雪走访了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机关,共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关心与支持,彰显了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和谐相处的关系。尤其是继中共中央[1989]“14号文件”颁发实施之后,2005年2月、2006年2月、7月,中共中央又先后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等三个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更加巩固了我国的和谐政党关系。可以说,当前是我国政党关系发展得最好、最和谐的时期,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道亲密合作,携手共进,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民主党派充分履行参政党职能

  改革开放30年来,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将调研成果以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报送中共中央和政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积极建言,许多意见和建议被吸收到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中共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工作中,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做出了贡献。例如,1982年11月,农工党中央季方和民建中央主席胡厥文、全国工商联主席胡子昂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振兴和发展中药事业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为改变我国中药业的落后状况,促进中药事业的振兴,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件事被誉为爱国统一战线的“三老上书”。1989年,农工党中央主席卢嘉锡率领十几位专家组成的考察咨询组赴黄骅考察,在考察基础上形成的《神府煤炭出口港应选在黄骅港为宜的建议》,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黄骅港工程项目建议书。

  2000年6月,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常务副主席李蒙率团多次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对西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了全面考察调研。根据他们的考察建议,国家先后投资40多亿元,实施了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广播覆盖与实验工程――“西新工程”。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换届以来,以桑国卫为主席的新一届农工党中央领导班子,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开展考察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今年4月,中央以农村医疗卫生和农村饮水安全为主题,赴贵州省进行了深入调研,向中央报送了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确保广大农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于《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建议,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作了重要批示,并批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领导小组。今年7月,中央深入实践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三农问题,赴黑龙江就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开展调研,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建立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 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建议》,引起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此外,中央还就做好三峡库区后续工作、关于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又好又快发展、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问题开展了多方面的深入调研,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合理化意见建议,为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

  总之,改革开放30年来,民主党派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第一要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陈宗兴)
坚持多党合作 切实履行职能
2008-12-31
 
 
  《团结报》讯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日臻成熟,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关系更加密切和谐,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稳步健康向前发展。

多党合作理论不断创新和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经过长期的探索,在吸收民主党派优良传统的精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理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多党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主要是:

  明确了民主党派的性质,根据国内阶级状况、社会结构变化,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明确了民主党派定位,指出民主党派是接受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确立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明确了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即民主党派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确立了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内涵和原则,即建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参政党,内涵是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水平,带领广大成员及所联系群众在多党合作道路上不断前进,坚持共产党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特点和体现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明确了参政党参政的基本点和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这就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以发展为参政议政第一要务;丰富和发展了民主监督的理论和政策,明确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这种监督是在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政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和完善了参政党建设的总体布局,即以政治交接为主线,以领导班子建设为核心,以思想建设为重点,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提出了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的要求,指出民主党派要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共产党一道开创多党合作事业新局面。

我国和谐政党关系更加巩固

  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团结合作,建立、巩固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共同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形成了良好和谐的政党关系。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接受领导的关系,这是我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民主党派在同共产党合作过程中作出的历史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在国家政权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表现为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在政党之间,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的友党。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这三种不同层面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融汇成我国独具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巩固和发展我国和谐的政党关系,对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政党关系和谐是保持我国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稳定的基础,政党关系同政党制度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一个国家的政党关系,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实行什么类型的政党制度;另一方面,由于政党制度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政党关系则表现得更为活跃些,一旦政党关系发生变化,则会引起政党制度的变化。可以说,政党关系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党制度的稳固程度。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一中国特色的政党关系。实践证明,保持这种关系的稳定、和谐、有序,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得以维持和巩固的基础。在我国政治社会的五大关系中,政党间的团结和谐,是整个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政治基础和保障。因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推进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健康稳步发展的根本要求。

  2002年12月,胡锦涛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伊始,就踏雪走访了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机关,共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关心与支持,彰显了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和谐相处的关系。尤其是继中共中央[1989]“14号文件”颁发实施之后,2005年2月、2006年2月、7月,中共中央又先后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等三个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更加巩固了我国的和谐政党关系。可以说,当前是我国政党关系发展得最好、最和谐的时期,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道亲密合作,携手共进,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民主党派充分履行参政党职能

  改革开放30年来,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将调研成果以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报送中共中央和政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积极建言,许多意见和建议被吸收到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中共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工作中,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做出了贡献。例如,1982年11月,农工党中央季方和民建中央主席胡厥文、全国工商联主席胡子昂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振兴和发展中药事业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为改变我国中药业的落后状况,促进中药事业的振兴,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件事被誉为爱国统一战线的“三老上书”。1989年,农工党中央主席卢嘉锡率领十几位专家组成的考察咨询组赴黄骅考察,在考察基础上形成的《神府煤炭出口港应选在黄骅港为宜的建议》,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黄骅港工程项目建议书。

  2000年6月,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常务副主席李蒙率团多次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对西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了全面考察调研。根据他们的考察建议,国家先后投资40多亿元,实施了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广播覆盖与实验工程――“西新工程”。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换届以来,以桑国卫为主席的新一届农工党中央领导班子,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开展考察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今年4月,中央以农村医疗卫生和农村饮水安全为主题,赴贵州省进行了深入调研,向中央报送了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确保广大农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于《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建议,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作了重要批示,并批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领导小组。今年7月,中央深入实践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三农问题,赴黑龙江就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开展调研,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建立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 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建议》,引起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此外,中央还就做好三峡库区后续工作、关于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又好又快发展、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问题开展了多方面的深入调研,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合理化意见建议,为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

  总之,改革开放30年来,民主党派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第一要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陈宗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