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纪念章——母亲施淑芳的抗战岁月与历史荣光

2025-09-03    来源:     作者:李辉


当那枚铸刻着历史荣光的“80周年抗战胜利纪念章”陈列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熠熠生辉。这枚纪念章对她而言,是穿越烽火的见证;于我——她的儿子李辉,则是读懂“英雄”二字最鲜活的注脚。


1756888506206.png


母亲的人生,是从苦难里扎下根的。她出生在海门县迁徙到盐城海边垦荒的农家,七岁丧父、八岁失母,海边的风没吹垮她,反而把“刚强”刻进了她的骨血。

15岁那年,她瞒着亲友,揣着半块干粮就跟着共产党的抗日游击队走了——那时她总说“与其看着鬼子烧杀,不如拿起枪拼”,语气里的执拗,和后来讲起往事时一模一样。


1756888547439.png

(母亲和父亲合影,摄于解放初期)

16岁那年的反“扫荡”,是母亲九死一生里最惊心动魄的一页。她被鬼子、汉奸追得无路可退时,是位素不相识的老大娘拽着她,把她塞进后院码得整齐的棉花秸秆堆里。她缩在秸秆缝隙里,能听见刺刀扎进秸秆的“簌簌”声——有一刀就擦着她右眼边过去,冰凉的金属味儿混着秸秆的潮气扑在脸上。后来鬼子要烧秸秆,母亲说她那时攥着拳头,连呼吸都忘了,可偏是天公护佑,几天前的大雨把秸秆泡得透湿,汉奸点了几次火都只冒黑烟。就在鬼子骂骂咧咧要再找柴火时,外围传来了战友们的枪声,那枪声像救星,把她从“定格16岁”的命运里拉了回来。

每次讲这段,母亲总会停半晌,念叨“那大娘后来再没见过,战友们也不知是谁开的枪”,眼里的光软下来——她记了一辈子的,除了生死,更有这份乱世里的暖。

抗战胜利后,母亲的脚步没停。盐南战役的硝烟里有她送情报的身影,淮海战役的冰天雪地里她跟着部队抬担架,渡江战役时她攥着船桨在浪里颠簸,直到跟着大部队从江淮打到福建厦门,把红旗插到金厦的阵地上。那些年她很少提苦,只说“看到老百姓举着馒头迎队伍,就觉得啥都值”。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母亲从部队转业后,一直在基层的医务部门工作,1983年在南京中华中学校医岗位上离休。我总记得,有人找她看病,哪怕是深夜,她披件衣服就往外走——就像当年在战场上听令出发时一样,干脆又利落。80年代中期从校医岗位离休时,她收拾东西,最宝贝的不是军功章,是一摞学生送的、画着“施医生”的卡片。

这枚80周年纪念章,是给她的荣光,更是给所有像她一样,在黑暗里举着火、在苦难里拼过命的普通人的敬意。

母亲总说自己“没做啥大事”,可在我心里,她走过的路、守过的心,早已比勋章更沉甸甸。这枚章,我记在心里——记着她15岁的勇,16岁的韧,记着她从烽火到烟火里,从未变过的热。

作者:李辉,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退休干部、原总务处副处长



上一篇:

下一篇:

光荣的纪念章——母亲施淑芳的抗战岁月与历史荣光
2025-09-03


当那枚铸刻着历史荣光的“80周年抗战胜利纪念章”陈列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熠熠生辉。这枚纪念章对她而言,是穿越烽火的见证;于我——她的儿子李辉,则是读懂“英雄”二字最鲜活的注脚。


1756888506206.png


母亲的人生,是从苦难里扎下根的。她出生在海门县迁徙到盐城海边垦荒的农家,七岁丧父、八岁失母,海边的风没吹垮她,反而把“刚强”刻进了她的骨血。

15岁那年,她瞒着亲友,揣着半块干粮就跟着共产党的抗日游击队走了——那时她总说“与其看着鬼子烧杀,不如拿起枪拼”,语气里的执拗,和后来讲起往事时一模一样。


1756888547439.png

(母亲和父亲合影,摄于解放初期)

16岁那年的反“扫荡”,是母亲九死一生里最惊心动魄的一页。她被鬼子、汉奸追得无路可退时,是位素不相识的老大娘拽着她,把她塞进后院码得整齐的棉花秸秆堆里。她缩在秸秆缝隙里,能听见刺刀扎进秸秆的“簌簌”声——有一刀就擦着她右眼边过去,冰凉的金属味儿混着秸秆的潮气扑在脸上。后来鬼子要烧秸秆,母亲说她那时攥着拳头,连呼吸都忘了,可偏是天公护佑,几天前的大雨把秸秆泡得透湿,汉奸点了几次火都只冒黑烟。就在鬼子骂骂咧咧要再找柴火时,外围传来了战友们的枪声,那枪声像救星,把她从“定格16岁”的命运里拉了回来。

每次讲这段,母亲总会停半晌,念叨“那大娘后来再没见过,战友们也不知是谁开的枪”,眼里的光软下来——她记了一辈子的,除了生死,更有这份乱世里的暖。

抗战胜利后,母亲的脚步没停。盐南战役的硝烟里有她送情报的身影,淮海战役的冰天雪地里她跟着部队抬担架,渡江战役时她攥着船桨在浪里颠簸,直到跟着大部队从江淮打到福建厦门,把红旗插到金厦的阵地上。那些年她很少提苦,只说“看到老百姓举着馒头迎队伍,就觉得啥都值”。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母亲从部队转业后,一直在基层的医务部门工作,1983年在南京中华中学校医岗位上离休。我总记得,有人找她看病,哪怕是深夜,她披件衣服就往外走——就像当年在战场上听令出发时一样,干脆又利落。80年代中期从校医岗位离休时,她收拾东西,最宝贝的不是军功章,是一摞学生送的、画着“施医生”的卡片。

这枚80周年纪念章,是给她的荣光,更是给所有像她一样,在黑暗里举着火、在苦难里拼过命的普通人的敬意。

母亲总说自己“没做啥大事”,可在我心里,她走过的路、守过的心,早已比勋章更沉甸甸。这枚章,我记在心里——记着她15岁的勇,16岁的韧,记着她从烽火到烟火里,从未变过的热。

作者:李辉,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退休干部、原总务处副处长